第504章 挪窝(第3/3 页)
直到天色黑透,才找了辆出租车回到卫生局招待所,收拾好东西,到前台办了退房手续,又请接待员转达对局领导的感谢之后,便转身拎着行李坐车去了锦江饭店。
老锦江由餐馆和住房两部分组成,其中住房大楼便是传说中的“北楼”,原本是沙逊洋行旗下的华懋地产公司修建的13层华懋公寓,1929年建成,当时被称为“十三层楼”,在上海滩名噪一时。
由于地段好、配套完善,当年有不少上海滩的“上流”人物争相购买,也算是当年上海首屈一指的高档公寓。
后来8年,董竹君购下华懋公寓,与锦江川菜馆、锦江茶室合并创设锦江饭店,一直到现在都还在正常营业。
当两人办完手续,住进酒店房间的时候,安全也不说话了。
他拉开窗帘透过玻璃窗看着酒店里的大草坪,“我滴个乖乖,这么大的草坪,要是建成房子卖,能卖出去多少套啊?!”
陈凡坐在单人沙发上,环视一眼房间,满意地点点头。
虽然房间比卫生局招待所小了近一半,不过档次完全不一样。
厚实的天然织物地毯、宽大的软床、床头的电话机,乃至于茶台里的高档茶叶,等等细节无不体现出老锦江的档次。
难怪上海人总喜欢在这里办酒宴,后来电视剧《繁花》也将这里选为代表了老上海的取景地。
确实与众不同。
刚才两人在外面都没有吃晚餐,就是留着肚子来体验一下锦江饭店的口味。
而且这里的餐厅有正宗川菜,难得呀!
现在可不是以后,哪怕到了80年代,上海的外地口味饭馆也不多,几乎所有的国营饭店厨师都是主打本地菜,最多加上江浙菜和淮扬菜。
而且还是本地化的那种,总爱放糖。
老一辈的本地人用糖增色和提鲜,若是不用糖,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。
要到90年代以后,尤其是浦东大开发,大量外地人涌入,上海的非公商业也高度繁荣,那时候才有许多外地人进来开餐馆,而本地餐厅也开始转变做法,口味往大众化靠拢。
哪怕后来本帮菜兴起,一桌菜敢卖20多万,也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本帮菜,用一位上海老厨师的话来说,“完全是两种味道”。
别说两种味道,三种味道陈凡也不感兴趣。
两人直接点了几个川菜,一人一瓶花雕酒便开造。
酒过三巡,陈凡才问道,“安哥,你想买什么样的房子?”
听到这话,安全吃饭的速度也慢了些,顿了两秒,干脆放下筷子,掏出烟递出一支,随后自己叼了一支点,深吸一口气,吐出一口烟雾,叹道,“愁啊。”
陈凡点烟,抬头看着他,笑道,“愁什么愁,难道还有当年你刚到卢家湾的时候愁?”
安全对着他笑了笑,又叹了口气,“不一样的,那时候我们大家都相信‘人定胜天’,不就是种地干活吗,只要肯下功夫、能吃苦,就一定能办成。”
他转头看向窗外,可惜除了酒店里的一点外景灯光,周围都是漆黑一片,不禁吐了句槽,“除了外滩,就只有路灯可以看。”
随即看向陈凡,“呐,我跟你说啊,你知道现在上海的房价是多少钱吗?”
陈凡吃了口菜,“那天听你的意思,一平米80左右?”
安全摇了摇头,“买房不兴讲平米,都是算整套。”
顿了一下,他想了想说道,“按面积算也不错,这样解释更清楚些。这么说吧,按照不同的地段、房型、楼龄、格局等等,每平米的价格,从0块到100块不等。”
他将烟叼在嘴里,两手一摊,“很不巧,我想离学校和父母家近一点,这一片的房价,最低也要60,稍微好一点就要80,甚至100。
一套房子最小的也有十几个平方,好点的套房在50平米左右,按照100块的单价算,那就要5000块。
好房子买不起,烂房子不想要,你说,我愁不愁?!”
陈凡扶着酒杯,想了想说道,“其实烂房子要看你怎么去看它,如果只是房间里面烂一点,说不定还是很好的选择。”
安全转头看着他,“怎么说?”
陈凡笑道,“买房跟买东西也没什么区别,你要是嫌麻烦,当然是直接买成衣更方便,可你条件有限,买一块布回家,再请裁缝师傅做成衣服,价格就便宜了一半多,你想想,是不是这个道理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