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3章 粮食问题(第2/3 页)
只是,在东方集团内部,并不存在需要梁夏帝国扩大粮食产量的必要。
全球排名前十的粮食出口国,有七个是东方集团成员国,除了梁夏帝国与奥国,另外五个都是东南地区的国家。可以说,只要梁夏帝国能自给自足,奥国与东南地区富余的粮食就能填上其他国家的缺口。
出口粮食,还是东方集团的战略武器。
和平时期,东南地区的粮食,主要销往西大陆。
在大战爆发后,东方集团就按照战争预案,限制主要的战略物资出口,其中就有至关重要的粮食。
更加重要的是,帝国当局抓住最后的机会,扩大了粮食进口规模。
在梵罗国正式参战之前,帝国的贸易商就通过各种渠道,从梵罗国采购了约1500万吨粮食,而且主要是水稻。虽然有一部分没有赶在梵罗国参战之前运走,但是突击采购已对梵罗国的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。比如在西孟邦等几个主要的产粮邦,稻米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了50%。
受此影响,梵罗国很多地区都爆发了饥荒。
严格说来,梵罗国的粮食产量并不大,甚至没有达到自给自足的标准。
即便按梵罗当局公布的统计数据,梵罗国在新历19的广义粮食总产量为亿吨,人均仅250千克。按国际粮食署规定的标准,温饱的最低标准为日均800克,而梵罗国生产的粮食,就算不拿来出口,并均分配给所有国民,日均才600多克。问题是,梵罗国每年要出口大约3000万吨大米,而且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。这就意味着,绝大部分梵罗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。
其实,这也是事实。
即便是在和平时期,梵罗国每年都有大约500万人死于饥饿,或者是跟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。
战争期间,特别是在征收粮食的时候,粮食问题就变得更突出了。
关键就是,平时是分散在1年的12个月里面,准确说是在3个收获季节,分批次向外出售粮食。
这次,在短短的3个月之内,就从西孟邦收购了1000万吨粮食!
说是收购,其实是强行征用。在很多地方,特别是偏远乡村,负责收粮的梵军根本就不会向当地居民付款。即便是在小城镇,往往也是开白条,或者写欠条,让交粮的农民找当地政府兑现。
毫无疑问,当地政府肯定不会给梵军开的白条买单。
显然,对农民,以及小城镇居民来说,首先需要考虑的,肯定是如何填饱肚皮。
至于战争,跟他们有啥关系?
不说加尔,只是在戴蒙德港,就有大约15万饥民,很多家庭已经断炊半个月,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。要不是港口城市,不少家庭有农村亲戚,以及还有不错的渔获,恐怕早已饿殍遍野了。
在大城市,特别是加尔,情况肯定更加的严重。
要说的话,这也是帝国军队面临的新问题,或者说一个之前没有想到,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。
如何才能把足以养活数千万人的粮食送到前线?
正是如此,在占领戴蒙德港之后,丁镇南根据前线指挥官反馈的消息,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。
也就是让保障部队提前上岸,加大保障物资的投送力度,以及在占领区设置救助点。
虽然陆战队是来作战的,而不是来搞人道主义救援,但是不管10多万饥民的死活,肯定行不通。
不说别的,在前线作战,也就是直接面对当地居民的官兵也是人。
面对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的灾民,哪怕是钢铁战士,也会动恻隐之心,更别说大部分官兵都不是铁石心肠。
结果就是,攻打戴蒙德港的战斗变成了赈济饥民的人道主义行动。
其实,这也是丁镇那最为担心的事情,或者说是帝国当局不愿深入梵罗国,不愿在南方次大陆用兵的关键所在。
在控制了戴蒙德港,准确说是安顿了10多万饥民之后,陆战队没有立即北上,也没有急于向前线部署航空兵。
不是兵力不够,而是准备的物资不够。
虽然在发动进攻前,其实是准备阶段,丁镇南就采信了军情局提供的情报,即西孟邦的情况很不乐观,存在大量的饥民,并且做了相应的准备,比如把粮食等给养物资的投送量增加了两倍,但是跟实际情况相比,增加的这点投入根本就不够看,更别说还要攻打与占领人口接近2000万的加尔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。